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李朝万古一逆贼 > 24.无本生意最好做

24.无本生意最好做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过了XX江,对岸也有一道门,不过说是门,其实类似于牌楼。可以理解为清国的边检站,已经有一队兵丁在此等候。

闵廷爀会汉语,虽然语音有些拗口,但和别人交流是没啥问题的。加上他们这种两班士大夫,说话讲究字正腔圆,不疾不徐。对面的清国官员就算语音听的有些别扭,也完全没啥问题。

洪大守这种身份自然不会靠前,靠前的都是正副使节,有官职在身的。别看闵廷爀在李朝国内是堂堂的正三品堂上官,人人都要尊一声令监。可到了清国,那就是个弟弟。

带这队兵的不是官,或者说不是在任官。他全名应该是“奉某宪/镇差委护送朝(屏蔽)鲜国恭贺使臣专员”。

就是宋代俗称的差遣,在清代也一样,官多缺少,连这种临时的差遣也是香饽饽。

眼前这位铁定是个满员,看那个五品的顶子还是个千总。可一个区区的千总,管他在任不在任,能抢上这么一个美差,不是上面有人,就是上面有人。

和林尚沃事前说的一样,以闵廷爀为代表的李朝官员,纷纷送上用木盒盛装的礼物。这算见面礼,回国的时候还有一份“京礼”,反正甫一见面上千两银子的好处费先收了。

官员们送完,各商团的主事和洪大守这等随员,也上去请安,但不用下跪,打个千即可。人家也不在乎你跪不跪,刚收完第一轮礼物的护送委员,正等着第二轮呢。

洪大守问了问林尚沃,随后取出两张狐皮,捧在手里。列着队,跟在这二三十人的队伍里,向那名委员低头行礼。

那名委员一个一个查看所呈上的物品,对于不满意的就不让随从的家人收下。有一个抱着一卷细纹棉布的随员,应该是花钱进的使团,没人教他各种规矩,一脸茫然的看人家略过他。

委员大人自然不会怎么样,但他的家人可是毫不犹豫的就把那人拎出来,在旁边指着脸直接痛骂,还把那件棉布扯过来丢在地上。等那人取出一块鸡卵大小的红松香以后,才停止喷人。

一把夺过红松香,那个家人继续跟着委员检视礼物,看到洪大守的狐狸皮。那个委员微不可查的轻哼一声,但等家人上去掀开,发现是两张以后,就点点头收下,优哉游哉的继续收礼。

两轮东西收完,按林尚沃的说法,少说三千两白银往上。

正在松一口气,感叹自己有熟人带的洪大守,却看到刚刚那个家人去而复返,把丢在地上的棉布捡起来,带走了。(真事嗷,虽然是李朝方面的记载,不过送的东西是一顶帽子。)

最后就是杂役们了,占据使团绝大多数员额的杂役们的钱是不由委员收的。由他底下的那队官兵收,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旗兵都是从九品的蓝翎长了,也要过来做大头兵的缘故。

说起来也有些意思,这些兵丁不是明要,而是所谓的“公平买卖”。

怎么个说法呢?东北有三宝,人参、貂皮,鹿茸角。这是我们现代的说法了,搁清代则不同。

这会子说的是人参、貂皮、乌拉草。

乌拉草是一种莎草,经过捶打压制之后用皮革做面,内填乌拉草,就可以当成穷人的棉靴了。可以抵御东北最夸张零下四十度的寒冷天气,是穷人们御寒的法宝。

起先李朝使节团来,有人给他们卖这种草靴,那时候付完钱,还真有靴子的。如今则完全不同了,那些兵丁搬着一大捆草,就放路边,一个人五十个小平钱,换一把草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干宋宋时从梦华录开始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混在洪武当咸鱼我岳父是李世民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谍影凌云北宋大法官
返回顶部